一位在中国生活12年德国女孩是如何看待中国的?进行了五方面对比
时间:2023-08-12 17:06:30    来源:肖寒先生

一位在中国生活12年德国女孩是如何看待中国的?进行了五方面对比

作者:肖寒先生


(相关资料图)

图片:来源于网络,侵删

刚来中国时发现一个现象:在很多人印象中,德国人都很富裕,哪怕是普通老百姓,也能开奔驰住别墅。其实,这是一种文化认知偏差,如果真正去了德国,我相信有80%以上的中国人生活得很不习惯,德国人的固执一般人无法理解,他们看上去就是那种完全不通人情的,你无法感受到亲切,或者在德国人的骨子里,不存在“浪漫”这个词。

我叫德拉维多娃,中文名叫李德娃,今年29岁,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周的一个叫福森的小镇,我的老家和奥地利只有一条路的距离,风景如画美如诗,在这里能看到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,我从小就认识了很多国外的游客,所以性格也很大方,尊重每一位远方的客人。

在我的家庭,和中国的家庭截然不同,我们家有四个孩子,我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,也是唯一的女孩。爸妈不在乎我们的学习成绩如何,但要求我们去做很多手工,比如修汽车,建房子,做美食,品红酒。在我爸妈心里,生存永远比学历重要,也许你有很好的学历,能够坐在宽敞的办公室抽雪茄品红酒,那是美好的人生,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,天赋有差异,所以爸妈深知这一点,因此对我们的教育就是能够生存下去,到底能做多么伟大的事业,需要自己去打拼。

从12岁开始,我有了自己的商店,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去经营,每天只经营三个小时,其余的空闲时间则是阅读,娱乐,和家人享受美好时光。

但在中国,几乎没有家庭这样做,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,我在中国将近12年时间,没有看到一个孩子愿意尝试独立生活,更没有看到一个家长主动去引导孩子走向成熟。

大部分中国的孩子,是很幸福的,可以说是全家人的爱,都集中于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,给他们最好的生活环境,不管是学习还是心理,都做到了极致的照顾。而我从未享受过这种被宠溺的感觉,有时候还挺羡慕的。

我从2011年到中国留学,2018年硕士毕业,再到嫁给北京土著五年,这么多年在中国的生活经历,改变了我对中国的认知偏见,也让我见识到中国的美和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方面,在九谷老师的邀请下,大致进行了五方面的对比,都是我的亲眼所见。

第一,就是文化方面,千年文化传承,奠定了不变的传统。

我能够到中国留学,也是因为在我家旅馆住过不少中国人,在2008年的时候,有一对来自江苏徐州的夫妻,来到福森小镇游玩,当时在我们家住了差不多一周时间,这期间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文化交流,也让我在这个时候对中国的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,感到神奇又迷幻,吸引着我去探索。

等来到中国之后,我发现中国的文化远比那位江苏的客人讲得要深奥许多,不管是从文字、语言、传统习俗等等方面,还是从人文地理,中国的文化有一点是不变的,就是大家都是炎黄子孙,无论什么文化的冲击,都无法改变这一点。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,依旧不会改变作为炎黄子孙的事实。

我去了很多中国的城市,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属性,但都秉持着五千年的传统根基,这点真的让我感到很敬佩。

但也有一些不好的,就是中国的文化根基不变,可对文化遗传的保护不够,很多都是现代化仿古建筑,有可能几个月的时间,就能拔地而起一座小城,看上去是以某个人为基础打造的景区,实则全国各地的这种景区都八九不离十,区别并不大。

第二,教育的刻板性,和德国完全不同

首先说一下德国的幼儿教育,在德国有80%的幼儿园是在位于森林边上,也不一定会学知识,而是每天一起唱歌跳舞,做一些有趣的游戏,培养大家的兴趣爱好,我们把这个称之为开发天赋,就是你在某个方面有天赋,通过游戏或者一些实践课发现,然后在作业卡上填上去,父母有可能就会着重培养这方面。

但在中国的幼儿园不同,我之前租住在小区,没想到小区里面还有幼儿园,原以为只是个别,没想到后来发现具有普遍性。

即使是三四岁的孩子,每天的学习任务就很重,不仅在学校学习,回到家还有家庭作业,如果我处在这样的环境,也会变得很机械性。当然,每个地方的教育环境和理念不同,孩子最终的成就也是不同的,也许中国的教育就适合这样发展,毕竟在记忆力以及数学中的计算题,我真的不如一个小学生。

第三,饮食文化博大精深,一颗土豆可以做数十种菜肴

说到饮食,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会“吃”的一个国家,在德国,土豆大概就两种吃法,一种是蒸煮,然后拌点沙拉酱柠檬水,或者做成土豆泥,吃饭很单一,对于德国人来说,可能习惯了,觉得是美味,但在中国人心里可能会没有食欲。

而在中国你会发现,一颗很普通的土豆,可以做成:土豆丝、土豆片、土豆丸子、红烧土豆块……

这只是一个很常见的例子,在每个城市,甚至是一些小村子,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统美食,我来到中国后才知道,北方人喜欢吃面食,而南方人喜欢吃大米饭。去了西安、洛阳、扬州、广州等城市后,感觉整个欧洲,真没有几个会做饭的。

第四,城市化和乡村化,发展的速度像坐火箭一样快。

我刚来北京的时候还没出机场就被震撼到了,像走进另外一个星球,很科幻,而在北京的街道上,高楼林立,人来人往,一片繁荣景象。

当时我会说简单的中文,虽然交流不是很方便,可也做好了努力学习中文,然后在两年时间内走遍中国。但还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中国的地大物博了。中国的国土面积差不多是德国的27倍,而我生活的小镇还没一个大一点的中国村庄大,用中国话来形容自己当时的短见:有眼不识泰山!

七八年前的时候我去襄阳古城玩,感觉这座城市发展得很一般,等到今年去了之后,完全像是换了一座城市,让我感到眼前一亮,有些陌生,中国速度,果真名不虚传!

而一些小村庄,家家户户都住着新房子,宽敞又干净,而且每家每户都有汽车,和德国人不同的是,中国人喜欢排量大的,德国人则是喜欢开只能跑七八十码的低排量汽车。

第五:年轻人的生活现状

这点我是深有感触,中国的青年普遍收入很低,知识分子没有用武之地,因为之前认识一个经常载我去机场和火车站的司机,他是硕士毕业,但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,最后当了滴滴司机。

我们看到在大都市的年轻人穿着时髦,吃东西也很精致,可大多数都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,有些东西的发展可能失去平衡,甚至每个人都知道,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或者矫正。

我的一个朋友,今年36岁,在北京贷款买房,比我家大6平方米,(我和老公的住房是20平方米的胡同大院),夫妻俩一个月五六万收入,可依旧感到生活压力大,如果不是为了孩子在北京读书,他们是不愿意在北京买这么小的房子的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,也有自己的生活节奏,不管在哪个国家,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,而我们需要面对的东西是一样的,它就是——生活。

祝大家愉快!

标签: